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评比表彰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7-22 10:22:4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59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评比表彰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交通厅


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评比表彰办法的通知
浙交〔2006〕140号

现将《浙江省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评比表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办法》要求,积极配合省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工作办公室的检查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汇报沟通;并根据《办法》制定相应的评比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竞赛活动,充分调动专项调查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

浙江省交通厅

二○○六年四月十七日  

浙江省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评比表彰办法


为提高我省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工作水平,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根据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评比表彰办法,按照浙江省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工作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比范围:参加全省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以下简称“专项调查”)的单位和工作人员。


二、评比条件


(一)先进集体
1.组织管理
(1)组织机构:专项调查机构(专项调查领导小组及专项调查办公室)健全,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2)人员配备:专项调查组成人员具有良好业务素质,熟悉本职工作,认真学习专项调查有关文件,了解和掌握专项调查有关知识,工作细致,认真负责,能够胜任专项调查工作。
(3)制度建设:认真贯彻执行本次专项调查的有关文件规定,层层建立岗位责任制,制度建设完善、规范。
(4)资金保障:专项调查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能够保证专项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
2.外业工作
(1)数据采集:采集流程合理、采集方法得当、测量工具规范、数据记录准确、基础资料翔实。
(2)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到位,保障措施得力,未发生责任安全事故。
3.内业工作
(1)数据处理:严格按照进度要求完成调查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整理、汇总、分析工作。
(2)数据质量:能通过交通部数据采集软件的数据审验,数据抽查符合要求。
(3)资料管理:按要求保管调查资料,遵守保密规定,未发生泄密事件。
4.资料报送
(1)简报报送:符合有关要求,按规定的时间、内容和方式报送工作进展简报。
(2)基础数据报送:在规定的时间报送符合质量检查要求的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基础数据。
(3)电子地图报送:在规定的时间报送符合质量检查要求的农村公路电子地图。
(二)先进个人
1.热爱专项调查工作,思想端正,坚持原则。
2.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工作作风扎实。
3.工作积极主动,尽职尽责,严谨务实。
4.在专项调查工作中表现突出,有较大的贡献。


三、评比办法


(一)组织方式
由省专项调查办公室负责统一组织实施,表彰名额根据各市专项调查工作量、工作态度、进展情况和专项调查数据质量等因素分配。各市按照表彰名额自行推选、上报候选省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省专项调查办公室负责最终评审。
(二)先进集体评选标准
省级先进集体的评选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是以上报先进材料为准,根据评比内容逐项计分;二是加(减)附加分;三是根据最终分数确定省级先进集体。具体计分标准为:
1.组织管理(15分)
(1)组织机构 5分
专项调查机构健全。 3分
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2分

(2)人员配备 3分
(3)制度建设 2分
(4)资金保障 5分
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2分
专款专用。 3分

2.外业工作(30分)
(1)数据采集 20分
采集方法得当。 5分
测量工具规范。 5分
数据记录准确。 5分
基础资料翔实。 5分

(2)安全管理 10分
安全教育到位。 5分
保障措施得力。 5分

3.内业工作(22分)
(1)数据处理 5分
(2)数据质量 15分
能通过省数据采集软件的数据审验。 10分
数据抽查符合要求。 5分

(3)按要求保管调查资料 2分

4.资料报送(33分)
(1)简报报送 8分
符合有关要求,按规定的时间、内容和方式报送工作进展简报。 4分
按要求有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好人好事的的信息报送工作。 4分
(2)在规定的时间(4月10日前)向省专项调查办公室报送符合质量检查要求的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基础数据 15分
(3)在规定的时间(8月前)报送符合质量检查要求的农村公路电子地图 10分

(三)先进个人评选标准
省级先进个人的评选,采用由市级专项调查机构推选候选人、统一报送候选人相关事迹材料、省专项调查办公室组织筛选的方法进行。对市上报的先进个人候选人进行评议,综合考虑个个在专项调查工作中的作用和贡献,以及市级专项调查工作整体水平等因素最终确定省级专项调查先进个人。
(四)附加分计算
省专项调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有权根据各市专项调查单位的日常工作及专项检查情况为各单位评定附加分,评分范围为+5分。

四、考核方式

各级专项调查机构对下一级专项调查机构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从各方面检验各单位是否满足评选条件。对组织措施不得力,数据质量差,发生虚报、瞒报,人为篡改、调整专项调查数据,不按规定时间、方式报送资料,发生责任安全事故及泄密事件的单位和个人将取消评选先进的资格。

五、奖惩方法

专项调查工作结束后,省厅将对省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具体办法如下:
(一)评出省级先进单位6个,被评为省级先进的单位(市)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发给奖金16万元,锦旗一面。
(二)评出省级合格单位5个,被评为省级合格的单位(市)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发给奖金8万元,锦旗一面。
(三)被评为省级先进的个人(每市评出6—10人)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发给奖金2000元,并发荣誉证书。
对专项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省专项调查办公室布置任务且问题严重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将追究相应责任。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清远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清远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清府办(2010)5号


各市、县、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清远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业经2009年12月30日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施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反映。

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清远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清远市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清远市被征地农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缴费及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合理确定缴费基数和比例,使农民能缴得起费,享受基本生活待遇,基金能收支平衡。

(二)个人缴费、集体补贴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原则。

(三)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四)低起点、广覆盖、多层次的原则。

(五)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与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双轨运行,相互对接和逐步并轨的原则。

(六)按不同年龄段分别实行就业保障、养老保险和福利保障的原则。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征地”是指1988年2月28日建市以来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将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并对被征地的农村集体和个人依法给予补偿和安置的法律行为。

本办法所指的“被征地农民”是指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具有清远市农村户籍的在册农业人口,包括城市规划区内被征地农民和城市规划区外被征地农民,即在城市规划区内(含县城、镇政府所在地)因征地失去二分之一以上农用地的人员;在城市规划区外经依法批准征收或征用土地后,被征地农户人均耕地面积低于所在县(市、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三分之一的人员(含被征地后增加的人员)。

第四条 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以经济组织为参保单位,由参保单位为符合参保条件的人员办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不能同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16周岁(含16周岁)以上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并按不同年龄段实行不同的保障方式。

16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不含满35周岁)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培训就业重点对象,并同城市规划区内被征地的农民一并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城镇失业登记管理制度,享受与城镇居民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和相关培训扶持政策,就业后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城市规划区外的被征地农民中符合培训准入条件的农村青年,统一纳入“广东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和职业技能培训就业计划,开展实用性职业技能培训,促使其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在城镇稳定就业,就业后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鼓励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在劳动年龄段内尚未就业且有就业愿望的,可享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并按自愿原则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

年满35周岁以上59周岁以下(含满59周岁未满60周岁)的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应当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

本办法实施时及今后被征地时达到符合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条件的年满60周岁的被征地农民,纳入政府养老补助保障范围,对其按月发放“老年生活津贴”直至终老。

第六条 市、县(市、区)政府负责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征集、待遇给付和地方统筹准备金的筹集,并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给予补助。

第七条 纳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对象的具体人员名单由经济组织负责初审,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由村委会报镇人民政府核准并公示七天,报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备案。

第八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按国家规定免征税、费。

第九条 缴费标准、养老金和“老年生活津贴”根据本市经济、生活水平增长情况适时调整,具体调整方案由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章 基金筹集与管理



第十条 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构成:

(一)参保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二)参保人所在经济组织给予的养老保险费补贴。

(三)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给予的养老保险缴费补助。

(四)养老保险基金收益。

(五)其它收入。

第十一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行个人账户完全积累的基本模式,个人账户由政府补助、经济组织补贴、个人缴费组成。基金实行县(市、区)级统筹。

(一)原符合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条件的被征地农民个人缴费与经济组织补贴之和的月缴费标准由参保人根据自身经济承受能力自愿选择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700元、900元七个档次的其中一档缴费。

今后征地时,要将本批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列入征地成本,在征地补偿款外列支。

今后每次征地应纳入的参保人数按本批次征收村小组的土地面积除以该村小组人均土地面积确定(人均土地面积按1988年该村小组土地总面积除以征地时该村小组在册农业人口数确定)。应纳入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按不低于每年700元的档次缴纳,被征地农民选择个人缴费标准高于700元标准的,高于700元以上部分的资金由个人负担。

(二)符合领取“老年生活津贴”条件的被征地农民,也可以由本人选择以趸缴的方式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趸缴后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不再享受“老年生活津贴”。

(三)按属地原则,政府按参保人每人每月不低于20元的标准给予养老保险缴费补助。政府缴费补助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5年,参保人缴费超过15年的,每多缴一年可根据所属地政府经济承受能力按参保人当年缴费额给予一定的补助。

第十二条 参保人、经济组织和市或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缴费、补贴和补助以货币形式缴纳。参保人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由其所在经济组织代扣、代缴;经济组织的养老保险费补贴应与参保人的养老保险费同时缴纳;市或县(市、区)人民政府的养老保险缴费补助在该年度内统一拨付。

本办法实施时和首次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达到60周岁时,符合趸缴条件的,当地人民政府养老保险缴费补助部分从统筹准备金中垫付。垫付的资金由当地人民政府按参保人养老保险缴费应补助的金额逐年偿还,偿还期最长不超过5年。

第十三条 “老年生活津贴”从依法批准提高的安置补助费和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土地补偿费中统一安排,两项费用尚不足以支付的,由当地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决。

第十四条 养老保险缴费政府补助部分从属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予以解决,不足部分由当地财政预算安排。

经济组织补贴部分从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物业收益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收益中列支,不足部分由经济组织自行解决。

个人缴费部分主要从征地安置补偿费、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分配收益、集体经济股权分红等收入中抵缴,或用其他合法收入缴纳。

第十五条 养老保险费以自然年为缴费年度,由各县(市、区)按季、半年、年选择其中一项作为统一的缴费周期。

第十六条 参保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证号码为社会保障号,社会保险部门按社会保障号为参保人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十七条 个人账户资金计息办法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城乡居民一年定期储蓄利率计息。

第十八条 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统筹准备金制度。统筹准备金用于承担参保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支付完毕后的长寿风险和待遇调整,所需资金来源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筹集。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确保统筹准备金足额运作的前提下,每年按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当年征收总额(含政府缴费补助部分)的2%~10%筹集(今后新发生的征地,在征地时,即按本批次征地缴纳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总额的5%计征筹集,同养老保险费一起,列入征地成本,在征地补偿款外列支),但地方统筹准备金积累余额不能低于上年征收总额的10%。

第十九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额纳入财政专户,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或从中提取费用。

第二十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制度按《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会计制度(试行)》和《关于调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会计制度(试行)〉部分内容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待遇支付



第二十一条 符合领取“老年生活津贴”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由各县(市、区)政府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0元的标准实行社会化发放至终老。

经济组织未按本办法规定参保并缴费的,其60周岁以上人员不享受“老年生活津贴”。参保人未按本办法规定参保并缴费或中断缴费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其在同一经济组织的父母等直系亲属不享受“老年生活津贴”。

第二十二条 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

年满60周岁且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含15年) 。

第二十三条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并以货币形式按月实行社会化发放至终老。

第二十四条 领取老年生活津贴和养老待遇的参保人,每年需进行生存认证。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实施后,年满60周岁以上的参保人,允许一次性趸缴后按月领取养老金至终老。趸缴月数按申请趸缴时本人年龄至75周岁相差的月份数计算,对满70周岁以上的参保人统一趸缴60个月的养老保险费。参保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也可由个人选择延缴或趸缴至满15年。

第二十六条 个人账户储存额在养老保险关系终止前不得提前支取。参保人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其个人账户按以下办法结算:

(一)参保人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退还给继承人;没有继承人的,转入统筹准备金。

(二)参保人因户籍迁出所在统筹区域或出境定居的,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个人账户储存额退还给本人。

(三)参保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参保人不愿延缴或趸缴的,按其实际缴费月数逐月发放养老保险金至个人账户储存额发放完为止。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其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实际缴费月数。

第二十七条 参保人在参保缴费期间的不同时段,分别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并同时符合按月领取“两种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可分别享受两种养老保险待遇。



第四章 职责分工



第二十八条 职责分工

各级政府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负总责。

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全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制定,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

社会保险部门负责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征收和参保申报、登记、待遇审核与计发、个人账户管理等业务。

财政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的核算与管理工作。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被征土地面积和被征地所涉及人员名单的审核,并协助社会保险基金的足额预存。

审计部门依法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依法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监督。

乡镇(街办)劳动保障事务所接受各级社会保险部门的业务指导,承担属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有关工作。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欺诈、冒领养老金、老年生活津贴和其他养老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部门责令退还并由劳动保障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条 劳动保障、财政、社会保险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和单位主管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违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规定,未将养老保险基金存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账户的。

(二)擅自更改参保人养老保险档案,利用职权营私舞弊的。

(三)挪用、贪污养老保险基金的。

(四)违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规定,造成基金损失的。

(五)擅自减免或未按规定征缴养老保险费的。

(六)违反社会保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参保人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服刑期间暂停缴纳养老保险费,服刑期满后可继续缴费,服刑前后的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储存额合并计算。参保人被判处管制、有期徒刑宣告缓刑和监外执行的,其养老保险费可继续缴纳。参保人因涉嫌犯罪被通缉或在押未定罪期间,养老保险费暂停缴纳。

领取养老金或“老年生活津贴”的人员,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服刑期间停发养老金或“老年生活津贴”;服刑期满后,养老金或“老年生活津贴”按服刑前的标准继续发放。被判处管制、有期徒刑宣告缓刑和监外执行的人员,可以继续发给养老金或“老年生活津贴”。

第三十二条 按本办法发放的“老年生活津贴”和养老保险待遇作为被征地农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豁免额,不计入家庭收入。

已实施新型农村(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县(市、区),参加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可同时享受各级政府对新型农村(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补贴。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五条 清府〔2008〕9号文同时废止。


山东省经济合同监督管理条例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经济合同监督管理条例
山东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经济合同监督管理,保护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相互之间订立和履行经济合同,均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合同管理的主管部门。其职责是:宣传贯彻国家和本省有关经济合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监督检查经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管理和推行经济合同统一文本;鉴证经济合同;登记企业财产抵押合同;调解经济
合同纠纷;开展重合同守信用工作;指导有关主管部门搞好行业经济合同管理;指导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协会的工作;指导企业加强内部经济合同管理,组织经济合同管理岗位资格培训;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
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对本系统、本部门经济合同的管理。
第四条 各有关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经济合同的管理,配备具有任职资格的经济合同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依法订立和履行经济合同,重合同、守信用。
第五条 经济合同除即时清结者外,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虽属即时清结的,但批量、交易金额较大或者当时难以监测产品内在质量的交易,也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第六条 订立经济合同时,当事人对对方主体资格和资信情况不明的,应当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金融等有关部门咨询对方的主体资格和资信情况。有关部门应按法律规定提供有关情况的书面材料。
第七条 订立经济合同时,当事人应当持有《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或者《负责人证明书》;委托他人代订经济合同的,被委托人还应当持有《签订经济合同授权委托书》。
第八条 订立经济合同,凡国家和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颁布经济合同统一文本的,当事人必须使用。特殊行业、大型企业确需修订经济合同统一文本的,须报经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修订后印制的经济合同文本只限本行业、本单位使用。经济合同统一文本由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定点印制和销售。
第九条 订立经济合同应当使用经济合同专用章;经济合同专用章印模须送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条 经济合同鉴证实行自愿原则。国家和省规定必须鉴证的经济合同从其规定。
企业财产抵押合同的登记管理,按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经济合同依法成立后,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对无正当理由不履行经济合同的行为,当事人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履行。不履行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不履行合同的理由和依据,并接受检查。拒绝提供或者提供的理由和依据不能成立的,以无实
际履约能力论处。
第十二条 经济合同发生纠纷协商不成时,当事人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三条 经济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违约,使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受损失,当事人不予追究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查处,并收缴违约方应付的违约金和赔偿金,上缴国库。
第十四条 当事人不得采用贿赂、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等不正当手段,签订、履行合同。
第十五条 当事人不得采用下列欺诈手段与他人订立或者履行合同:
(一)虚构主体资格、盗用和假冒他人名义或者荣誉称号;
(二)隐瞒无货源或者无货款等实际履约能力;
(三)制造或者利用虚假的建筑工程、加工定作物、信息、广告等;
(四)使用不能兑现或者不能完全兑现的票据、抵押物、债权文书作为合同的对价或者担保;
(五)利用无法履行的合同条款或者根本不能履行的合同;
(六)利用其他欺诈手段。
第十六条 当事人不得签订下列合同:
(一)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二)倒卖国家禁止或者限制流通的物资的;
(三)双方恶意串通,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
(四)其他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第十七条 未经对方当事人书面同意,不得将经济合同转让他人履行;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只能由特定当事人履行的经济合同,不得转让给不具备履约条件的当事人履行。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为实施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的违法行为提供证明、证照、印章、帐户、凭证以及其他便利条件。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条、第八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处以2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退回所骗财物,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50000元以下或
者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不按本条例第五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签订合同,使国家和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有关部门必须追究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经济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违反本条例的违法行为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询问违法行为人、嫌疑人、利害关系人、证明人,并可以要求其提供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明材料;
(二)查阅、复制或者依法扣留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合同、发票、帐册、单据、记录、文件、证照、业务函电等资料;
(三)登记保存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财物及证据;
(四)向银行等部门查询违法者的有关情况;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使职权时,金融、邮电、运输等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提供原始凭证和有关资料,并出具证明。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予以履行;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
制执行,并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第二十四条 依据本条例实施罚没处罚时,应当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没款收据。所处罚没款和没收物品的变价款,上缴国库。
第二十五条 拒绝、阻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经济合同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检举、揭发。被举报者对举报者打击报复的,依法从重处理。对检举揭发有功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并负责为检举揭发人保密。
第二十七条 经济合同监督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循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4年6月14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8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经济合同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1997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