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关于财产刑罚使用问题的指示

时间:2024-07-08 05:17:1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1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关于财产刑罚使用问题的指示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关于财产刑罚使用问题的指示

1950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


上海市人民法院:
本院从受理原由你院作一审审判的刑事上诉案件,以及依照监督司法程序办理的刑事案件中了解,你院最近期间对财产刑罚的使用,是存有偏差的。具体情况是:专科罚金的有何智仁业务过失致人于死一案,陆伯诚等贩卖毒品一案,彭三保吸食毒品一案,朱阿龙吸食鸦片一案,崔赵氏等遗弃婴儿致死一案,郑志清、张元晋伤害二案。科处徒刑宣告缓刑并科罚金的,有许志才诱奸遗弃一案,徐懋芬、顾宝山有配偶与人通奸一案,刘守瑜奸淫受其监督的女学生一案,何绍爱等伤害学徒一案。准以徒刑易科罚金的,有黄芝宇等侵占人民财物一案。而所以要如此判决之理由,在何智仁案是“被告在解放后,尚无严重劣迹(?)酌从轻处”。徐懋芬案是:“追求其犯罪物质基础,全由丰衣足食,个人经济情况过分优裕有以促成,所以并科罚金”。顾宝山案是:“顾宝山系一工人,没有阶级觉悟,不思致力生产,而甘于腐化堕落”。许志才案是:“为了确保女性的平等权利,以及下一代儿童的保护”。其余专科并科罚金各案的理由何在?判决书中都无交代。至于黄芝宇为什么要准以徒刑易科罚金,据说是:“被告于解放以后,已经觉悟,深知过去的错误,并已到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改造自己,故予从轻处罚,所判徒刑,并准易科罚金”。据此诸种情况,本院认为你院对财产刑罚的认识,与其掌握运用上,还都是有偏差的,除已就各该案件分别改判或发回重审外,特再提出以下各项原则意见,籍资研究改进。
一、共同纲领第十七条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政务院11月3日“加强人民司法工作的指示”指示我们:“正确的从事人民司法工作的建设,首先必须划清新旧法律的原则界限”。“一切政府工作人员在新旧法律界限上保存着任何模糊的观点,都是不应该的”。二、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法律,虽然也有财产刑罚的规定,但它与反动派的罚金办法,本质上并无丝毫相同之处,两者之间是有原则区别的。我们依据“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的原则,对反革命的犯罪分子除严刑镇压外并得处以没收全部或一部财产的惩罚,将其掠自中国人民的财富,还给中国人民。但对犯罪的人民,则除应本诸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针,按其情节轻重,危害大小,依照人民法律处以应得之罪外,对财产刑,就必须是依据犯罪性质,实事求是,严肃而审慎的使用,而决不允许我们以感想代替政策法令,无根据地滥行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已经指示我们:“对烟毒犯应依其具体情况,及历史性的根源,分别轻重,处以徒刑或强制劳动,不得适用专科罚金之刑;而于必要时,为了铲除其据以犯罪的资本,得并科罚金。又对于任何犯罪,也应禁止援引伪六法许以罚金易科赎罪。”本院认为这不仅是对于处罚烟毒犯罪的正确指示,我们必须坚决遵守,同时它也给一般刑事案件的科处罚金问题,树立了明确标准。
因为对待一般因袭着旧社会坏思想而发生犯罪行为的刑事罪犯,主要是要在“判明犯罪性质和事实,给以法律上应得的惩罚”之后,通过监狱给以矫正改造。其情节轻微者,不妨施以批评教育,苟非属于财产上的犯罪,或虽系此种犯罪,但仅处自由刑,已可达到惩罚教育的目的者,即无再行使用财产刑之必要。而业务过失致人于死、通奸、伤害、遗弃婴儿致死等犯罪,依照上述政策法令精神根本不能使用罚金处罚。尤其通奸处罚金更是奇怪现象,这样滥用财产刑,则不仅不能达到惩罚改造警戒的刑事政策目的,且最易发生富有资财的坏分子逍遥法外,甚至敢于做出无顾忌地胡作非为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所不容许发生的。本院处理高小文伤害上诉一案,何元馨鸦片上诉一案,都是错误地同意了原审不适当的科处的罚金判决,已按上级指示分别作了检讨。三、在中央对财产刑的使用无新指示前,本院对罚金的科处,提出以下意见:
(一)烟毒案件遵照最高人民法院11月10日指示办理。
(二)业务过失致人于死、伤害、奸淫等犯罪均不得科处罚金。
(三)属于贪图财产上不法利益的犯罪,可酌科罚金。但应依案犯的具体情况及历史性的根源,分别轻重判处徒刑,只有在仅处自由刑尚不足达到惩罚改造目的,而必须针对其贪图财产上不法利益的犯罪动机目的再附加财产刑处罚的情况下,才可并科罚金。
(四)科处罚金时,须足够地注意被告的经济负担能力,与其家庭生活生产情况。
(五)停止使用以罚金抵充徒刑的办法。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调整境内发行B股和境外上市股票外汇专用账户的开立和募股收入结汇审批权限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调整境内发行B股和境外上市股票外汇专用账户的开立和募股收入结汇审批权限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汇发[1999]380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北京、重庆外汇管理部、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分局:
为了完善境内发行B股和境外发行股票的外汇管理,简化有关审批手续,总局决定对在境内发行B股和境外发行股票企业开立外汇专用账户和募股收入结汇的审批权限进行调整,现通知如下:
一、在境内发行B股的企业开立B股专用账户,应当持规定的材料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由所辖外汇局分局审核批准。
二、在境外发行股票的企业在境外开立外汇账户,应当持规定的材料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由所辖外汇局分局初审后,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批准。
三、在境外发行股票的企业在境内开立外汇股票专用账户,应当持规定的材料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由所辖外汇局分局审核批准。
四、在境内发行B股和在境外发行股票企业,将发行股票所得外汇收入结汇的,应持规定的材料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由所辖外汇局分局审核批准。
五、国家外汇管理局1997年5月8日发布施行的(97)汇资函字第139号文《关于境外上市企业外汇账户开立与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四条修改为:“企业调回的股票发行收入,如需在境内开立外汇账户,须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经所辖外汇局各分局批准后,方可开立外汇
专用账户存储。申请时,应提交由企业法人代表或董事会授权人签署并加盖公章的开户申请书,以及本通知第一条所述的外汇局同意其在境外开立账户的批准文件,申请书应包括开户理由、币种、金额、收支范围、使用期限、拟开户行等有关内容。”
六、国家外汇管理局1998年9月15日发布施行的汇发(1998)21号文《关于加强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三条第三款第三项修改为:“境外发行股票,境内发行B股所筹外汇资金结汇,由外汇局各分局审批。”
七、外汇局各分局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应当严格按照《境内发行B股和境外发行股票企业开立外汇专用账户操作规程》(见附件一)和《境内发行B股和境外发行股票企业所筹外汇资金结汇管理操作规程》(见附件二)执行。
八、外汇局各分局应于每月初八日内将上月境内发行B股和境外发行股票企业的开户和结汇情况上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备案。
九、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请各分局在收到本通知后,尽快转发所辖分支局,执行中如遇问题,及时向总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反馈。



1999年12月13日

浙江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浙江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1988年9月26日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消费者的权利
第三章 生产经营者的责任
第四章 消费者协会的组织和职权
第五章 投诉时效和处理程序
第六章 罚 则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具体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消费者,是指有偿获得生活消费品(以下称商品)和接受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生产、经营者,是指在本省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 生产、经营者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各级司法机关和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依法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的管理和监督,及时查处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六条 新闻单位有权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实行舆论监督。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条例在辖区内的实施,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支持消费者协会开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监督活动。

第二章 消费者的权利
第八条 消费者有权对生产、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实行社会监督。
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以下权利:
(一)了解商品的价格、质量、性能、使用方法和服务的价格、质量等真实情况;
(二)自由选购商品和接受服务;
(三)商品质量有缺陷的,向生产、经营者提出批评和建议,要求修理、调换、退还和赔偿经济损失;
(四)商品数量不足的,要求生产、经营者补足数量或退还多收价款;
(五)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向生产、经营者所在地的消费者协会或有关行政执法机关投诉,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条 消费者行使权利时,应遵守社会公德,尊重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 生产经营者的责任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者应努力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者应遵守国家物价法规和政策,实行国家定价和国家指导价的商品,不得抬价或变相涨价。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者不得生产、销售下列商品:
(一)国家规定淘汰和过期失效的;
(二)国家规定应有质量标准而不按标准生产的;
(三)国家规定应经质量检验而未经检验的;
(四)国家规定应具备生产许可证而无证生产的;
(五)不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危害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
(六)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旧充新或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
第十四条 生产者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出厂产品附有质量、性能、规格、使用方法、出厂日期、厂名、厂址等文字说明;限时使用的产品应注明失效时间;电器产品还应附有线路图。
第十五条 在产品质量保证期限内,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生产者应承担质量责任:
(一)产品的一般零部件失效,更换后能恢复使用的,负责按期修复;
(二)产品的主要零部件失效,不能按期修复的,负责更换同类合格品;
(三)产品因设计、生产等原因造成主要功能不符合要求的,负责退还货款。
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经济损失的,还应依法赔偿实际经济损失。
第十六条 经营者在进货时,应与供方依法签订合同,明确商品的质量责任。
经营者出售的商品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应负责修理、调换、退还,承担赔偿经济损失的责任。
生产者对商品质量负有责任的,经营者在承担经济责任后,有权向生产者提出追偿。
商品在储运过程中受到损坏,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经营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第十七条 经营者经销商品,应明码标价,如实向消费者介绍商品的质量、性能、规格和使用方法。
经营者不得搭配销售商品。
第十八条 经营国家规定实行包修、包换、包退的家用电器的,经营者应具有维修能力,并在商品质量保证期限内负责维修;无维修能力的,应就近委托其他维修单位负责维修。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者应对商品广告的内容负责,不得欺骗消费者。
经营广告业务的单位应遵守国家广告管理法规,不得刊登、播放、设置、张贴虚假广告。

第四章 消费者协会的组织和职权
第二十条 消费者协会是对生产、经营者实行社会监督,反映消费者的需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
第二十一条 省、市、县(区)设立消费者协会,由消费者代表和工商行政管理、物价、卫生、标准计量、商品检验等有关行政执法机关以及新闻单位、社会团体的代表组成,其办事机构可设在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内。
第二十二条 各级消费者协会行使以下职权:
(一)受理消费者的投诉,进行调解,对商品的修理、调换、退还作出处理决定,或移送有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处理;
(二)协助有关行政执法机关查处冒牌、伪劣商品;
(三)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以及商品的数量进行监督检查,揭露和批评生产、经营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四)参与评选或撤销优质名牌商品的活动;
(五)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向受损害的消费者推荐诉讼代理人代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三条 消费者协会可参加国内外消费者组织的交流和合作活动,吸取先进经验,促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工作的开展。

第五章 投诉时效和处理程序
第二十四条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有约定履行期限的,消费者可以在约定期限以内请求保护。
第二十五条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消费者请求保护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二)因商品质量不合格造成消费者身体伤害要求赔偿的。
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法律对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十六条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消费者可与经营者交涉,或直接与生产者交涉,经营、生产者不得互相推诿;消费者也可向经营、生产者所在地的消费者协会或有关行政执法机关投诉,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七条 消费者协会接到消费者的投诉后,应在五天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消费者协会受理投诉后,应在十五天以内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可对商品的修理、调换、退还作出处理决定;情节严重的,移送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处理,或向司法机关提出控告和检举,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对消费者协会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理决定书后的十五天以内向上一级消费者协会申请复议;期满不申请复议又拒不执行的,消费者协会有权移送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八条 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对消费者的直接投诉和由消费者协会移送的投诉,应在三十天以内作出处理。
对消费者协会移送的投诉,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将处理结果函告消费者协会。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九条 对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给予没收、罚款、禁止销售、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对单位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同时给予罚款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旧充新的;
(二)生产、经营不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的药品、食品和其他商品,危害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
(三)生产、经营国家规定淘汰或过期失效商品的;
(四)擅自经营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进口商品的;
(五)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生产、经营隐匿厂名、厂址或没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的商品的;
(六)生产、经营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而未经注册的商品或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
(七)违反国家物价法规和政策,抬价或变相涨价的;
(八)搭配销售商品的;
(九)刊登、播放、设置、张贴虚假广告,对商品作虚假报道和介绍,欺骗消费者的;
(十)按国家规定或双方约定应当实行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而不履行的;
(十一)有其他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
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具有第二十九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其主管部门应协助查处。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1988年11月1日起施行。



1988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