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安徽省税收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时间:2024-07-22 01:50:5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7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安徽省税收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税收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由税务机关主管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除国家法律另有规定外,均依照《条例》和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凡在本省境内依照税法规定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纳税人),以及依照税法规定和税务机关指定,有代征、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代征人),必须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或代征、代扣、代缴税款义务。
第四条 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税法和税收管理体制的规定。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作出同现行税法和税收管理体制相抵触的决定,不得擅自减税免税,或者截留、挪用国家税款。
第五条 税务机关对遵章纳税和协助征税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奖励;对检举揭发违反税收法规行为的,应为其保密,并在查实处理后,按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章 税务登记
第六条 凡从事生产、经营,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开业的纳税人,应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领取税务登记证。其他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除第七条规定的以外,应在成为法定纳税人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主管
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领取税务登记卡。
纳税人所属跨省、市、县、市辖区的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经核定在当地有纳税义务的,也应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没有纳税义务的,应办理注册登记。
第七条 下列纳税人暂不办理纳税登记:
(一)只缴纳集市交易税、牲畜交易税、屠宰税的;
(二)出售自产应税农、林、牧、水产品的;
(三)从事临时经营及其他有临时性收入的。
第八条 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后,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在三十日内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纳税人名称、地址、隶属关系、经营方式、生产经营范围、应税项目等发生变化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登记。
(二)纳税人经批准改变所有制性质和经济类型,以及发生转业、改组、分设、合并、联营的,应缴销原税务登记证(卡),重新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三)纳税人发生歇业、停业、解散、破产或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注销登记,缴销税务登记证(卡)。

第三章 纳税鉴定
第九条 纳税人应当在领取税务登记证(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纳税鉴定,如实填写纳税鉴定申报表。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接到申报之日起十五日内,进行审核,并发给纳税人纳税鉴定书。
第十条 代征人除海关、金融单位外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代征、代扣、代缴税款鉴定申报手续,并按规定领取代征税款核定书。
第十一条 纳税人的纳税鉴定项目和代征人的代征鉴定项目发生变化时,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修订纳税鉴定书和代征税款核定书。
税法规定有变动时,主管税务机关应自接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通知纳税人和代征人按变动后的规定执行,并修订纳税鉴定书和代征税款核定书。
第十二条 因鉴定差错而造成多缴或少缴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税法规定纠正和退补。纳税人瞒报、漏报鉴定项目而偷税漏税的,按税法规定处理。

第四章 纳税申报
第十三条 市、县税务机关应当根据税法规定和纳税人、代征人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纳税申报时间和申报代征、代扣、代缴税款的时间。纳税人和代征人必须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期限履行申报手续。
第十四条 从事临时经营及其他偶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应事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生产经营项目,报验、登记商品或收入;纳税义务发生后,应即向主管税务机关如实申报纳税。对不如实申报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确定其应纳税额。
第十五条 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期限的最后一日,如遇星期日、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国家法定的公休、假日,可以顺延。纳税人或代征人将公休日改在一周之内其他时间的,视同国家法定公休日。
第十六条 经税务机关批准享受减税、免税的纳税入,在减税、免税期间,必须按主管税务机关的规定,上报财务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减税、免税期满,应恢复照章纳税。
纳税人弄虚作假,骗取减税、免税的,税务机关应追缴已减免的税款,并以偷税论处。

第五章 税款征收
第十七条 税款的征收方式,由税务机关根据税法规定和纳税人的具体情况确定;
(一)查账征收,适用于财务会计制度健全,有专人办理纳税事宜,并能按税法规定正确计算应纳税款的纳税人;
(二)查定征收,适用于凭证完整,税务机关能掌握其生产、经营情况,但账务不健全的纳税人;
(三)查验征收,适用于生产、经营的商品或项目便于查验的纳税人;
(四)定期定额征收,适用于生产经营比较正常,但账证不健全的纳税人;
(五)按次、按期核定征收,适用于生产、经营不正常,又不能提供完整账证的纳税人;
(六)代征、代扣、代缴税款,适用于零星分散,税务机关不易掌握管理的税收;
(七)起运征收,适用于农民自产自销应税农、林、牧、水产品的税收。
其它征收方式,由省税务局确定。
第十八条 市、县税务机关应当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税收征收管理的形式。对应征税额大的纳税人,由主管税务机关派员驻征,纳税人应提供方便。对其他纳税人,可以采取行业管理、分片管理和巡回管理等形式。
第十九条 实行代征、代扣、代缴税款办法的,代征人应妥善保管有关票证,按期缴纳代征、代扣的税款。税务机关应按规定付给代征手续费。
第二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对从事临时经营、不能提供纳税保证人或预缴纳税保证金的纳税人,可视情况采取预留部分货物的办法,令其限期进行纳税清算。逾期不缴清税款的,税务机关可将预留货物变价抵缴。
第二十一条 税务人员在征收税款时,应开具税务机关统一印刷的完税票证。否则,纳税人有权拒绝缴款,并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
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发现有多征、误征税款时,应主动查明情况,退还纳税人。

第六章 帐务、票证管理
第二十二条 纳税人必须按照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和税务机关的规定,建立健全帐证,正确进行会计核算。不具备建帐条件的个体工商业户,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暂缓建帐,但必须完整保存纳税资料。
第二十三条 发票是纳税的重要凭证,所有单位和个人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从事其他业务活动取得收入时,都必须使用统一发票。发票不得转借、转让、代开、涂改、销毁和伪造。
第二十四条 国营企事业单位需用发票,可自行拟定格式,经市、县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到指定印刷厂印刷。其他单位和个人需用发票,凭有关证明向主管税务机关购领。未经税务机关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承印和出售发票。
第二十五条 固定工商业户外出销售商品或从事其他经营活动,应持有税务机关核发的《固定工商业户外销商品税收管理证明单》。

第七章 税务检查
第二十六条 税务机关负有进行下列税务检查的职责:
(一)进入纳税人或代征人的生产、经营或业务场所,检查票证、账册、证券、库存现金、应税货物和财产以及生产经营状况;
(二)进入车站、码头、机场、邮局、旅店、货栈等货物集散地点,检查应税货物;
(三)发现纳税人有违反税法行为时,通过金融单位,对纳税人的资金情况进行查核。
税务机关履行税务检查职责时,有关部门和单位应予配合,提供便利。税务机关应负责有关事项的保密。
第二十七条 税务机关根据需要,经地区行政公署、省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可以在货物集散地点及交通要道处,会同有关部门设立联合检查站;确有必要的,也可单独设立税务检查站,执行税务检查任务。
第二十八条 税务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税务稽查组织,负责查处偷税、抗税、漏税案件及其他税务违章案件。
第二十九条 纳税人和代征人必须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检查。纳税人营业时,应将《税务登记证》置于明显易见处,亮证经营,接受查验。

第八章 违章处理
第三十条 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纠正并可酌情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注册登记和使用税务登记证(卡)的;
(二)未依照规定办理纳税鉴定和纳税申报的;
(三)未依照规定建立、使用和保存帐务、票证以及违反统一发票管理规定的;
(四)未依照规定提供纳税资料的;
(五)拒绝接受税务机关监督检查的。
第三十一条 代征人未按规定履行代征、代扣、代缴税款义务,造成偷税、漏税的,责令代征人补缴税款,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为他人非法提供银行账户,导致纳税人偷税、漏税的,责令提供者追缴偷漏税款,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纳税人拖欠税款、滞纳金、罚款,经催缴无效的,主管税务机关可酌情扣留其一定数量的货物,限期缴款。逾期不缴的,可变卖扣留货物抵缴。
第三十四条 《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各项处罚,由主管税务机关负责执行。其中,罚款、吊销税务登记证的处罚,应经县(市)以上税务机关批准。需要提请司法机关处理的,由县(市)以上税务机关出具提请书。
第三十五条 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应当廉洁奉公,依法办事,接受群众监督。税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损害国家或纳税人利益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不适用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农业税的征收管理。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去有关税收征收管理的规定与《条例》和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条例》和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税务局负责解释。




1986年10月17日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号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已由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13年6月1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6月20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6月19日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

(2013年6月19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改革创新是上海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总方针,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的根本所在。为充分调动和保护全社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激励和保障改革创新工作,营造有利于改革创新的制度环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特作如下决定:

一、本市应当将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开放促改革,深入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改革创新应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综合考虑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坚持法治原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创新;坚持综合协调、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保障公众参与,支持基层首创。

改革创新应当围绕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中心工作,聚焦政府自身建设,聚焦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社会建设和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二、本市应当按照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的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本市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市场主体、市场活动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三、本市应当充分运用现行法律制度及国家政策资源,推进改革创新。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主动作为,积极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改革创新;对于改革创新中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未规定的事项,可以在职权范围内作出规定。

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政策未规定的事项,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开展改革创新。

四、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争取参与国家改革创新试点。

属于国家事权,但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先行先试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需要跨部门协调的,由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统筹安排,经市人民政府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请。

五、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授权的各项改革创新举措。

本市应当充分发挥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先行先试作用,将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经济运行方式、改革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优先纳入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鼓励其他区、县开展各类专项改革创新试点。对试点成熟的改革经验应当积极向全市推广。

六、改革创新工作需要制定、修改、废止、解释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予以支撑与保障的,应当及时启动制定、修改、废止、解释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的程序。

改革创新工作确需在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修改、废止之前先行先试的,可以在提请市人大常委会或者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七、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决策、推进改革创新工作。改革创新工作,一般经过前期调研、制定方案、听取意见与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评估等程序。

市和区、县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改革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必要时,应当组织同级机构编制、财政、政府法制等部门会审论证。会审论证意见应当作为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审议决策的参考依据。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建立改革创新评估制度,对其实施的重点改革创新政策和工作及时委托第三方评估或者组织有关单位、专家评估,并将评估意见作为完善改革创新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八、国家和本市的改革创新政策,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积极贯彻实施。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形成合力,不得阻扰、延误改革创新政策的实施。

本市发挥基层积极性和创造力,建立改革创新工作条块协同机制。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应当支持区、县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开发区开展改革创新工作,并为其改革创新探索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

九、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尊重其自主权,不得干预其实施改革创新工作。对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改革创新遇到的问题,应当及时研究,主动予以解决。超出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及时提请上级部门协调解决。

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自主开展技术、管理、组织、模式等各种改革创新。国有企业应当加快技术、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改革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行业协会、商会应当加快与行政机关脱钩,改变行政化倾向,增强自主性和活力。

十、本市鼓励社会各界提出改革创新的需求和建议。本市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将改革创新建议征集工作纳入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改革创新方案草案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方案制定部门应当将社会各界对改革创新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制定改革创新方案的重要依据。

十一、市人民政府设立改革创新奖,对在本市改革创新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建立支持和推动其会员实施改革创新的激励机制。

本市有关单位在开展绩效考核时,应当将改革创新工作以及相关配合保障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并作为部门考核、个人职务晋升和奖励的依据之一。

本市保障改革创新,宽容失败。改革创新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有关单位和个人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决策、实施,且勤勉尽责、未牟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依法免除相关责任。

十二、本市应当积极宣传改革创新的各项政策、举措和先进事迹,及时推广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营造敢闯敢试、锐意进取的社会氛围。

十三、本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为改革创新提供司法保障。

十四、市和区、县人大常委会以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应当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对本决定执行情况的监督。

本决定自2013年6月20日起施行。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降低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的通知》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降低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的通知》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银办发(2001)80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银
行总行直接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现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降低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01〕21号文)转发给你们。
请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将此件转发至辖区内各中心支行及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
特此通知。


财税〔2001〕2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三月七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调整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的问题通知如下:
从2001年起,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每年下调一个百分点,分三年将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税率从8%降低到5%。即:从200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为7%;从200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为6%;从2003年1月1日起,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税率降为5%。因营业税税率降低而减少的营业税收入,全部为各地国家税务局所属征收机构负责征收的中央财政收入。


2001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