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关于民行检察机关如何贯彻执行新修订的《民诉法》的工作思考/徐凤林

时间:2024-06-28 19:40:3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7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2013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笔者通过学习和调研,感触颇深,经整理记录,深入思考,撰文如下,仅供与同仁们共同学习和切磋交流。
一、基本情况
检察机关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这一主题,认真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不断探索法律监督工作机制,依法履行民行监督职能,为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强化民行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民行检察工作的第一要务,规范和完善民行检察办案规则,整合检察资源,拓宽监督空间,实行规范化办案。对民事申诉案件严审细查、严把案件质量关,做到"敢抗、会抗、抗准",维护了民行检察监督的权威性。通过依法监督民事审判活动,有效 地维护了司法公正,促进了经济发展,确保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搞好普法宣传,降低民商事发案率。把民行检察宣传纳入"六五"普法工作内容,与检察业务同安排、同部署、同总结。每年利用"12.4"法制宣传日和"普法宣传周",以"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服务经济建设"为主题,开展民行检察监督宣传活动。适时举办民商事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在集贸市场等人群聚集地设立法律宣传展板和法律咨询台,普及民商事法律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使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降低了民商事发案率。
(三)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法律监督效能。把民行检察工作纳入创新社会管理范畴认真研究,针对民行检察监督的职责和特点,创新工作机制。为了强化监督职能、严格绩效考核制定了《民行监督工作目标考核办法》;为了防止片面追求办案数量而忽视案件质量制定了《民行案件跟踪问效制度》和《案件督查工作办法》;为了规范办案程序、实现公正司法制定了《民行监督办案工作细则》。通过创新机制、建章立制、严格考核,调动了民行检察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了民行检察监督的职能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对民行案件实行法律监督的效能。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法律监督能力。把强化队伍建设作为检察工作的永恒主题,精心谋划,设计载体,认真组织开展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了以"高素质、专业化"为内容的民行业务学习和培训活动,制定了办案工作制度,健全了队伍管理机制,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组织本院培训和参加上级机关学习培训活动,并赴外地考察学习民行工作经验,极大地提高了民行检察官的业务水平。通过抓队伍建设,增强了做好民行法律监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了检察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树立了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良好检察官形象。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学习掌握不够,要加强新形势下对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
二是民行监督人员少、新人多,要加强新形势下民行监督工作的研究力度,不断提高民行监督工作水平。
三、几点建议
(一)站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的重要意义
要深刻理解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必须以《民事诉讼法》等民事程序法做法律保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检察机关即要参与经济主战场,又要对民商事活动依法实施监督的法治理念,加强新形势下民行监督力度,全面掌握当事人处分权与法院审判权相结合这一民诉法基础理论,处理好民行监督与民事审判的关系,民行监督与维护裁判稳定性的关系。要结合"六五"普法,贯彻学习好《民事诉讼法》,切实增强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民行检察官的法律素养和监督能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民商法知识水平,依法经营,维护市场公平交易,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站在建设"平安城市"的稳定高度,全方位开展民行监督工作
要充分认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民事诉讼法》赋予的神圣职责,是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法律保障。要认真履行民行监督职能,积极探索检察机关主动监督,和谐监督的新路子,准确把握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平衡点,把公正高效、服判息诉作为民行监督的硬道理,把民行监督的落脚点放在胜败皆服、案结事了上,放在化解矛盾纠纷,保障民生民利,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要围绕建设"平安城市"开展民行监督工作,掌握修法后监督权的拓展、监督范围的扩张和监督方式的多样等亮点,抗诉与息诉并重,监督与支持并举,提高监督效率,节省诉讼资源,用好用足检察建议、抗诉等监督方式和手段,确保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在检察环节得到认真贯彻执行。
(三)站在创新社会管理的节点高度,全面提升民行监督水平
要与时俱进、创新实践,明确修法背景,理解法理精髓,熟练掌握民诉法律制度和诉讼程序,加大监督力度,规范监督程序,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效果,改变民行监督在"三大诉讼"法律监督格局中相对薄弱的局面,推动民行监督工作的健康发展。要立足社会实际,创新社会管理,拓宽民行案件受理渠道,宣传民行监督职能,积极参与"平安城市"建设活动,搞好民行监督与民事审判工作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自觉接受人大、社会各界及当事人的工作监督,探索和总结民行监督经验,提高检察权威和监督透明度,促进司法公正,全面提升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执行实行法律监督的水平。
(四)站在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政治高度,大力加强民行检察官队伍建设
要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政治理念,围绕"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队伍建设"的检察主题,加强检察官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民行监督能力和执法公信力。要立足本职,活化载体,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教育实践活动和文化育检活动,从严治检,从优待检,廉洁从检。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检察业务学习培训,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搞好业务建设、检务保障和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民行检察官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检察官队伍,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乌鲁木齐市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令第40号


  《乌鲁木齐市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办法》已经2002年6月19日市人民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雪克莱提·扎克尔
                        二OO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乌鲁木齐市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管理,规范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经依法批准,缴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及其他费用后,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第四条 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不得擅自转让,确需转让的,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随之转让。


  第五条 本市建设用地供应实行总量控制,对拟转让的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统一纳入政府供地计划。


  第六条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本市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管理工作。市计划、规划、房产等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工作。


  第七条 土地使用者需转让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资料:
  (一)法人资格证明书(营业执照);
  (二)法人代表资格证明书或授权委托书;
  (三)土地使用证及附图;
  (四)房屋产权证及产籍平面图;
  (五)拟转让土地的面积及地上建筑物、附着物状况;
  (六)其他需提交的资料。


  第八条 市国土资源局受理申请后,应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根据申请人提供的土地和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的权属证明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实;
  (二)依照国家及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拟订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与申请人签订补偿合同;
  (三)按合同约定对原土地使用者给予补偿后,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办理原划拨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


  第九条 收回的土地使用权,除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要求外,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拍卖、招标、挂牌等形式进行处置。


  第十条 因债权、债务纠纷及企业破产等,需强制转移变卖地面资产,涉及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由市国土资源局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划拨土地使用权未经批准转让的,计划、规划、房产、国土资源等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转让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对直接责任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行政处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扩大中心镇行政执法权限的决定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第203号令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扩大中心镇行政执法权限的决定》已经2013年1月5日市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
政府2013年1月10日